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,也是“哥德巴赫猜想”研究的先驱之一,深受海内外的敬重。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数学界前行,成为了无数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灯塔。尽管如此,陈景润的一生并不平坦,经历了许多艰辛。1980年,陈景润与妻子由昆在北京结婚,次年迎来儿子陈由伟。然而,1996年3月19日,陈景润因病去世配资网站首页,享年63岁。今天,距离陈景润离世已过去27年,那么由昆的生活如何呢?
陈景润的早年
陈景润于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城门镇胪雷村的一个贫困家庭。父亲是邮政局职员,母亲没有工作。家里孩子多,生活非常困难,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母亲一起去野外挖地瓜根充饥。尽管家庭条件艰苦,陈景润聪明过人,记忆力极强。12岁时,他考入三元县立初级中学,成绩优异。到了高中,他身体虚弱,常常住院,但依然不放弃学习。毕业时,他考入了厦门大学数学系。
展开剩余85%参军与求学
在抗美援朝爆发后,陈景润积极报名参军,但因为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未能如愿。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,后来又回到厦门大学担任管理员,并在华罗庚的《堆垒素数论》书籍中汲取养分,逐步展现出数学才华。1957年,陈景润被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,开始专注于数学研究。
忍辱负重,致力于数学
尽管陈景润天赋异禀,他的工作却并不顺利。特殊年代,他因为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,经常遭受不公正待遇,被同事欺压和殴打。尽管如此,陈景润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,专心研究数学,最终成为了数学界的佼佼者。他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中,更是在学习外语方面的坚持,最终精通了多国语言,这为他后来的国际交流打下了基础。
攻克“哥德巴赫猜想”
陈景润的成就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“哥德巴赫猜想”方面的贡献。这个困扰数学界两个多世纪的难题,一度令无数数学家头疼。陈景润通过不懈努力,取得了重要突破,为后续的研究铺平了道路。他在研究中常常与恩师闵嗣鹤教授交流,闵教授的离世给了他巨大的打击,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研究。
与由昆的爱情
陈景润的爱情故事也充满了波折。1978年,陈景润在北京住院时,认识了女军医由昆。起初,陈景润因对年龄差异心生顾虑而不敢表达心意,但在多次接触后,他勇敢地向由昆表白。两人相识不到一个月便开始了恋爱关系,并最终结婚。婚后,陈景润专注于数学研究,而由昆则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承担起责任,照顾丈夫和儿子。
婚后生活与家庭
1981年,陈景润成为父亲,儿子陈由伟的到来让他感受到更多的责任。尽管生活中面临许多挑战,陈景润始终坚持工作,同时也为家庭付出。每当妻子由昆需要帮助时,陈景润都会积极参与家务,为妻子分担压力。
陈景润的晚年与离世
然而,命运并未对陈景润宽容。1984年,他在一次车祸中受伤,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症。1994年,他因摔伤导致股骨骨折,身体一度虚弱。1996年,陈景润再次住院,不幸在3月19日去世。临终时,他叮嘱妻子由昆要好好抚养儿子,且不要因自己去世而轻易再婚。由昆遵守丈夫的遗愿,专心照顾儿子,并在陈景润去世后坚定地没有再婚。
由昆的坚强与儿子的成长
在陈景润去世后的几十年里,由昆以儿子为支柱,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,独自撑起了家庭。她将陈景润的一部分骨灰放在家里,每年在丈夫的生日和忌日,都会与骨灰说话,让丈夫在另一个世界安心。陈由伟也在母亲的影响下,尊敬孝顺,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。尽管陈景润去世已久,由昆始终未忘记丈夫的贡献和陪伴。
晚年的安宁
2023年2月,年届72岁的由昆依然在北京独自生活,生活安稳,儿子时常关心她。虽然她已经失去了丈夫27年,但她仍旧感受到丈夫的存在,继续将他放在心里,并坚强地生活着。
由昆的一生,充满了坚韧与付出,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已故丈夫深深的怀念。在岁月的长河中,陈景润虽然离开了,但他和由昆的故事却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